top of page

什麼是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又稱為老人痴呆或腦退化症,患者多為65歲以上長者,而且年齡愈大,病發的機會愈高。與身體其他細胞一樣,腦細胞均會死亡,而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細胞,則較正常人死得更快,並且會出現腦部萎縮,因而影響腦功能運作,令患者記憶力及認知功能(如學習、理解、語言運用、方向感及判斷力等)漸趨退化,情緒大變,甚至失去自理能力,回到嬰兒期的階段,需要別人照顧。

認知障礙症如何辨別?

一、認知障礙成因?
腦退化症的成因很多,一般來說,以下幾點均可增加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① 年齡漸長;
② 家族遺傳:直系親屬患有認知障礙症;
③ 女性患病機會較大;
④ 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而未有好好處理;
⑤ 因患有某類疾病而導致認知能力受損,例如柏金遜症、愛滋病、甲狀腺分泌失調、腦部良性腫瘤、腦積水,甚至是感染病毒。



二、如何確認是否患上認知障礙症?

① 驗血:可有效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甲狀腺失調或缺乏維他命 B12等;
② 智力及行為評估:醫生會為病人進行一連串記憶及思維性的評估,以判斷是否患上初期的認知障礙症;
③ 腦部磁力共振造影檢查(MRI):利用精密的電腦科技,透過腦部影像,檢測腦部的萎縮情況,同時檢查腦內是否有血液凝塊或腫瘤等;
④ 正電子掃瞄(PET):可以監測腦部的澱粉樣蛋白分子水平有沒有異常增高,有效發現病變徵兆及追蹤其變化,亦可以評估病情的嚴重性,及病人對所用藥物的身體反應。



三、認知障礙治療方法:
若然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亦不用太悲觀,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及合適的訓練活動,均可延緩病情惡化、機能衰退的情況,同時改善患者情緒及行為問題。

1. 及時就醫
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醫生會根據病因開立相應藥物,並進行檢查以改善病情。個別患者或需服用藥物以舒緩治療失眠,又或因情緒波動及精神混亂所引起的行為問題。

2. 懷緬治療
電腦軟件或紙筆的形式進行,透過特別設計之活動訓練定向能力、記憶力、專注力、數理能力、視覺空間、語言能力及執行能力等。

3. 心理社交治療
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懷緬治療、香薰治療、音樂治療、書法及手工藝活動等,能夠改善情緒及行為問題。

4. 體能訓練
因受藥物影響,患者會失去判斷方向的能力,加上肌肉痙攣,故往往容易跌到。透過進行平衡訓練,強化肌力,便可減少跌倒機會。另外,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及重量訓練,均可改善失智及情緒問題等症狀。

5. 健腦運動
健腦操合共26式,透過不同的動作刺激腦部運動,以達致改善認知能力的效果。



四、在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時,需要注意什麼?

1. 因患者的記憶力日漸衰退,且較難處理複雜的溝通內容。所以在日常的家居生活中,照顧者宜在特定位置,貼上明顯而又大的指示標語或字句。

2. 與患者溝通時,亦應用簡單句子發問,盡量讓他們可以簡單回答「是」與「不是」。遇到患者不能即時作出回答,亦應保持耐性,用平和聲音,鼓勵他們回答。

3. 若然患者處於認知障礙症的初期、中期及晚期,照顧者可留意:
① 初期:健忘,特別是忘記剛發生的事情,情緒可能改變,如抑鬱和焦慮。照顧者需為患者建立良好規律的生活模式。同時,為防患者走失,亦需為患者安排好手提電話、位置追蹤,及可供他人識別身份的證明文件;

② 中期:記憶力進一步衰退,溝通變得困難,無法獨自安全生活。另外,亦建議照顧者尋求專業支援,以應對照顧上所帶來的壓力。這一個階段的患者,亦需持續保持社交生活及參與訓練活動,以減緩各方面的衰退;

③ 晚期:無法辨認親友,可能出現行為異常,需要特別護理。所以家人或需安排院舍服務。在這個階段,照顧者可透過安排音樂或按摩等影響感官的活動,令患者與外界保持聯繫。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