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什麼要重視老年人傷口護理?

年老丶疾病如糖尿病丶長期使用藥物丶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破壞血管)丶酗酒(影響營養吸收)等,這些都能使免疫力下降,人體皮膚破損時就會形成傷口,若處理不當,便可能會受到細菌感染。皮膚的老化及慢性疾病亦會影響傷口的癒合,所以認識傷口的種類及正確處理傷口的方法十分重要。

傷口的護理方法

一、傷口的種類及護理方法:

1. 急性傷口
① 急性傷口多由損傷引起,如擦傷丶割傷丶燒傷或燙傷等。當意外發生時,應保持鎮定,評估傷口的位置丶其嚴重性及出血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理。

② 沒有異物的出血傷口,可以採用「直接壓法」,在傷口上直接施加壓力,維持約5-15分鐘,以制止傷口出血。然後清潔傷口並包紮妥當,以免傷口受到細菌感染。若止血無效或有異物藏於傷口深處,不要試圖取出異物,以免引致大量出血,並應立即到急症室求醫。

③ 如果傷口污穢,尤其染有泥濘或鐵銹等不潔物,而傷者從未接受過破傷風疫苗,或已接受疫苗注射超過10年者,便應接受破傷風疫苗注射。

④ 如果是燒傷或燙傷,處理原則應以降溫為主,以免熱力擴散至皮膚深層,可以用清水沖洗至少10分鐘,然後再用消毒無黏性敷料包紮傷口。若情況嚴重,便應送院診冶。

2. 慢性傷口
① 指無法在4個星期內癒合之傷口,如壓瘡和靜脈性潰瘍。慢性傷口需以無菌技術定時清潔,再以無菌(防敏感)敷料包紮,以免傷口受到感染,亦可加快癒合速度。

② 傷口敷料之選擇需視乎傷口狀況及護士的指示而定。患者亦須保持均衡飲食(以攝取足夠營養),並做適量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但要注意應選擇合適的運動,以不影響傷口康復為原則),以助傷口癒合。

3.壓瘡的預防及護理方法:
① 壓瘡,又稱褥瘡,常見於長期臥床者,是因為皮膚長期受壓丶磨擦和潮濕所引起,多見於骨突處,如骶骨丶足踝等,故處理原則是定時轉換姿勢,以減低傷口受壓。

② 患者應避免長時間處於同一個姿勢,及增加活動,若患者活動能力有限,需由家人或照顧者代為轉換姿勢。注意避免磨擦皮膚,以減少皮膚受損。

③ 為了保持皮膚衛生和傷口清潔,患者要每天沐浴和清潔傷口,若衣物丶床單弄濕了或敷料濕透時,便應立即更換。

④ 此外,攝取足夠營養以保持皮膚的健康也很重要。



二、護理傷口的原則:

1. 預防感染
保持傷口清潔,換症(洗傷口及換敷料)時須執行無菌技術,確保所用物料經過消毒殺菌程序。

2. 促進痊愈
使用膠布或繃帶包紮時,不宜過緊,以免壓著傷口。如患者不便轉動,便要定時協助轉換位置,以免阻礙血液流通。注意均衡營養,有助傷口癒合。

3. 減少傷害
避免傷口受到不必要的損傷,如受壓丶磨擦或敷料敏感等。



三、傷口感染的症狀:

1. 局部症狀
傷口有痛楚丶紅腫丶發熱丶水狀滲出物丶腐爛丶異味丶出血或含膿等情況。

2. 全身性症狀
發燒丶震顫丶呼吸和脈膊加速丶頭痛丶惡心丶食慾不振或身體不適等。

bottom of page